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基础教育 > 正文

研学基地、农耕博物馆,这所小学全都有!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8日19:19 来源:教育时报

白色的栅栏,整齐的菜畦,每班一块田地,标着班级名字。豆角刚出芽,小葱正绿,香菜正开花,油菜已结籽……黄色的长廊上挂着几个字:“枫趣园”,这是洛阳市伊滨区枫叶路小学(以下简称“枫叶路小学”)的研学基地。


耧、耙、纺车、风箱、马轭、石磨……上百件耕作、纺织、生活等方面的用具整齐地摆在展室内。这是枫叶路小学的农耕“博物馆”。


自己动手,建起了“菜园+花园+果园”的研学基地。枫叶路小学的研学基地是一片长方形的田地,东西约40多米,南北20多米,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温室大棚,田地,长廊,甬道,各种色彩在蓝天的映衬下,赏心悦目。


校长智俊娟介绍说,当初这是片空地,堆着建筑废料,影响美观,闲置着也可惜,于是清理出来一片建了温室大棚,供学校的鱼、莲及花草过冬。后来接触到研学方面的知识以后,就想利用这片空地方,建个小小的研学基地,不用外出,就可以引导学生走近农耕文明,学习田间知识。学生和老师共同经营自己的责任田,种什么,由各班说了算。种菜的种菜,种花生的种花生,种油菜的种油菜……收获的时候,还可以把果实当成奖品,分发给学生。


“建长廊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校长,是不是我们学校要建成花园啊。我说对啊,你们都是这里的花朵。我总觉得,用环境育人,五育并举,一定要落到实处,空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智俊娟说。


留住乡愁,建起了“农具+纺织+用具”的农耕文化展览室。在研学基地对面的“枫趣楼”下,有一间大教室。教室旁有个标牌:“农耕文化展览室。”在这间小小的博物馆里,风箱、藤笼、筛子、筐箩等生活用具,犁、锄、耧、耙、木锨、桑叉等农具围着墙依次摆放。中间的大门板上,摆着几辆纺车与织布机的构件。它们静静地讲述着农耕时期的文明与艰辛。这间小博物馆的物品虽说不上特别丰富和精美,设计却别具匠心。墙上挂着蓑衣与牛铃,春耕秋收图,灯罩是斗笠的模样,窗帘与桌上的印花布,也极具和谐与美感。


“学校还想把研学基地和农耕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革命精神传承的阵地,给学生讲述劳动在延安时期发挥的巨大作用,讲述周总理与纺车的故事,讲作家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学习先辈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智俊娟说。(教育时报通讯员 翟旭杰 陈爱松)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