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梦想的纸飞机
“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我想当工程师,盖很高的楼房让大家住”“我想当老师,教小朋友们读书写字。”在一间宽敞明亮、布局温馨的教室里,11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自己亲手折出的纸飞机上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带领这11个孩子上这堂手工课的老师叫陈佩,是沁阳市西向镇龙泉中心小学屯头教学点的一名全科教师。一位老师,11名一年级学生,一间教室,和一个与幼儿园共用的校园,就是这个教学点的全部。
近日,记者前往屯头教学点,探寻这位老师和11名孩子的幸福故事。
自己动手大改造,小小教学点也别有“格调”
屯头村是位于沁阳市西向镇的一个小村落,人口稀少。为进一步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招生逐渐萎缩的屯头教学点受到了中心校和沁阳市教体局的高度重视。随着一位年轻阳光女教师的到来,这个教学点重新焕发了生机。截至目前,教学点已有一个年级,一个教学班,11名学生。
记者了解到,2018年9月,陈佩刚刚来到屯头教学点的时候,这个教学点正面临着“零招生”的窘境。“招生萎缩的情况在这个教学点已存在多年,去年我来之前的那段时间尤为严重。新学期说是会有4名学生入学,可是看过教学点的情况后,家长们扭头就走,纷纷选择送孩子到较远的寄宿制民办小学就读。”回忆起当初招生的困境,陈佩记忆犹新。
改造前的教室,黑板不黑,白墙不白
家长的选择情有可原,初来乍到的陈佩当时面临的环境是:只有一间空教室,还墙皮剥落、蛛网满屋、灰尘呛人,真是黑板不黑、白墙不白……这间许久没有启用的教室在教学点恢复之初就是这般景象。然而,陈佩并没有被眼前“家徒四壁”的教室吓倒,而是在开学之初召集自己的朋友、中心校的同事一起改造这间屋子。
她们买来彩色的墙纸让斑驳的墙壁焕然一新,几位女同志“飞檐走壁”清理蛛网弄得满身灰尘,学生家长也热心帮忙把桌椅板凳擦了一遍又一遍,原本被灰尘蒙蔽的玻璃也被擦得一尘不染……就这样,一间窗明几净、绿植满屋的教室在众人的帮助下诞生了。不仅如此,妙趣横生的读书角、自己动手设计的文化墙,更给这间教室赋予了育人的“格调”。经过陈佩改造的屯头教学点,与之前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陈佩的到来,为村里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
“麻雀虽小,但我们与别的大学校一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陈佩带领记者在学校参观时这样说。
经过陈佩的努力,一间温馨明亮的教室诞生了
语数外体音美,分饰多角的她是孩子心中的“女神”
面对陌生人,屯头教学点的孩子们并不胆怯,且脸上始终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表情。脱口而出的经典诗句、全班满分的数学成绩、别致的非洲鼓表演、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活泼却守纪的行为习惯,让这个教学点的孩子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说起这11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孩子王”陈佩就难掩幸福和喜悦:“我特别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虽说教学点只有我一位老师,孩子们也正是难以约束的年纪,但是我并不觉得累,因为我从不去约束他们,而是去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说起自己的教学方法,陈佩从不觉得有多复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爱”字。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她自学非洲鼓;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她向人请教各种手工的制作方法;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她从零开始学习魔方复原;为了让孩子们的文化课不落下,她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陈佩对这11张笑脸那最真挚的爱。
“我不觉得全科教师辛苦,虽说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正因为我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才会对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才会把他们每一个人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陈佩说。
精心设计的置物架
教学点将迎来久违的“壮大”,只因家长对她的信任
“我不提倡村民将孩子送到那么远的地方上学,家长的陪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再加上上学的路上情况复杂,也不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于是,陈佩联系村里的干部,把家长们召集到学校,将自己的担心、教学的决心都向家长推心置腹地说出来,最终使家长们放心。就这样,11名学生走进了陈佩精心装扮的教室,成了她到教学点后的第一批学生。
和屯头教学点共用一个大院儿的是沁阳市实验幼儿园屯头分园,园里的家长在接送幼儿之余,将陈佩这种用爱滋养学生的情怀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就上个月,有几个幼儿的家长主动找我,说今年孩子升小学,一定要送到我们教学点。目前有意向的就已经有十几个了呢!”陈佩兴奋地说。
围坐在老师身边,学习非洲鼓
最让陈佩感动的,是家长和当地村民对她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扭转了一个连续多年招生萎缩的教学点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就像那块走廊里我自己制作的牌子上写的,我希望孩子们‘像花儿一样幸福’。因为我相信,无论在哪种环境下,爱才是教育最美的颜色。”陈佩说。(本报记者 赵浩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