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周口:一家三口齐援疆,此心安处是吾乡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5日18:29 来源:教育时报

“不是每一朵花,都可以开放在冰山之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可以生长在戈壁之上,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援疆支教,但是,我们援疆教师做到了。”10月9日,来自周口市的援疆教师朱华生骄傲地对记者说。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援疆工作安排,周口市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为进一步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周口市选派5名干部到淖毛湖农场开展援疆工作。在周口市统计局工作的曾雪梅主动向组织要求报名参加援疆。正是曾雪梅对援疆工作的真诚与热爱,曾雪梅的爱人朱华生和当教师的女儿朱卿都非常支持她。他们一家人认真讨论多次,对援疆都是持积极的态度:支持援疆,甘愿奉献,做最有意义的事,无悔于人生!


于是,他们一家三口先后来到哈密市伊吾县,“组团”去援疆了!

     

点燃星星之火,一马当先


现年51岁的曾雪梅,是周口市统计局数管中心的高级统计师,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全国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大型普查国家、省、市级先进个人。


淖毛湖是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天气恶劣,一年365天里300天风沙不断,十级风时刮得人都走不动,条件极其艰苦。曾雪梅今年3月15日到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农场,挂职核算中心主任,负责统计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她总是顶着烈日或者迎着寒风去企业、走街串巷的到商铺和企业指导统计人员认真开展统计工作。工作中,统计人员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她就认真细则的讲解,在她的帮助下,问题都能顺利得到解决。

 

举全家之力援疆,无悔无憾


今年56岁的朱华生,1988年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是周口市川汇区进修学校的一名主讲老师。曾2次获得区级、市级优秀教师奖,多次获得省优质课奖,是省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30多年来从事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他当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师,主动到农村支教3年,经常参加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师范学院教大学语文和做国培计划讲师。


朱卿,今年29岁,在大学时代就入了党,从河南大学毕业后扎根农村当了一名特岗教师,三年后转正,继续在商水县平店乡东邓农村小学任教。“得知我们全家人都愿意援疆后,十三师、周口市援疆指挥部和周口市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支持,通过及时协调,很快就确定了朱卿的援疆支教工作。暑假刚过,她就随队来到了哈密市伊吾县中心小学。”朱华生说,朱卿就边教边学,孜孜不倦。她前几日刚刚讲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评价很好。


“家里俩美女都去援疆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趁现在还算年富力强,女儿也大了,有自己的工作,家庭没有负担,不必计较名利得失,大胆去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朱华生说。得知有援疆支教的任务后,朱老师早早地向单位和局里面提出了援疆申请,单位和局领导也非常支持,很快同意了我的申请。并且,局领导还对他给予了他殷切的嘱托和关怀。


年近六十,时不我待,朱华生远赴千里之外的哈密市伊吾县,他希望在祖国的西北尽情传播自己30余年的教学经验,举全家之力援疆,不计较名利得失,不留遗憾。


2021年9月20日,经过焦急等待,朱华生终于收到了省里“组团式”援疆的通知。他赶紧处理好家里的东西,跟随周口市8位援疆支教老师,在市教体局领导的热情叮咛中,匆匆踏上了远赴新疆的T197列车。

 

践行文化润疆使命,任重道远


上了火车,来自全省各地的援疆支教教师互相激励,激情澎湃。深夜到站了,十三师和哈密市教育局的领导亲自迎接他们。在做完核酸检测后,他们来到哈密市委党校,开始了入疆隔离和培训。


“在哈密培训一周后,我们一行10人,来到了哈密市伊吾县高中。大家严格遵照防疫要求,直到10月8日,国庆节后开学,才进班讲课。我被分配到高二教两个班的语文。”朱华生说。


每天放了学,朱华生和援疆老师一起走在咯吱作响的冰雪路上,非常疲乏。他们所在的高中距离教师公寓只有不到3公里,但由于没有校车、公交车、单车,需要每次步行半个小时。所以,朱华生每天的微信步数都能达到两三万步。


“宿舍的窗外就是雪峰,早上拉开窗帘,耀眼的雪峰仿佛就在面前。”朱华生深知,他是来援疆支教,不是来欣赏大美新疆的。他和这次来援疆支教的120位河南同仁,以及多年来全国各地支援新疆的同志们一样,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要求,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前面有很多的困难和艰辛,作息时间会特别的紧张,突发性、临时性的事务会让人筋疲力竭,委屈和抱怨会有,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压力也会不少。


援疆支教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朱华生说:“一是学生基础差,学习吃力,成绩也参差不齐。为民族兄弟补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这块短板的任务紧迫。二是我们作为支教民族地区的老师,还肩负尊重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文化润疆的责任。对待民族学生,更要讲究爱心、暖心和小心。所以我们要谦虚谨慎,边教边学。”


“我们一家人都在这个东天山北麓的伊吾县,我所在的地方与我爱人所在的淖毛湖农场相隔75公里,驱车需要两小时。”


虽然都在伊吾县,但是朱华生一家人仍然不能时时见面。在哈密培训的日子里,朱华生一家和援疆支教的同仁们都誓言做最美丽的雪莲花、最坚强的胡杨树,担负起教育援疆、文化润疆的神圣使命。他还在闲暇时间写了两首诗,表达自己扎根边疆,支援哈密的决心。“来援疆确实很骄傲,但不是自私地为了名利,也不是轻浮地为了逃避。因为自己在做一件促进民族团结、推进豫哈交流、践行文化润疆的好事。但我也很清楚,援疆是梦想中的诗与远方,也是现实中的经历与担当,是挑战,是付出。”朱华生说。

 

(教育时报记者:丁玺)

 

 

朱华生一家三口在伊吾

 

 

周口市“援疆”教师受到当地欢迎


二审:侯军锋 三审:刘肖 责任编辑:魏旭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