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半年内,河南大学频频亮相中央媒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1日17:16 来源:河南教师教育

在110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大学积淀了深厚的底蕴与不俗的实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半年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聚焦河南大学,记录下众多河大人的卓越风采。在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中央媒体聚光”下的河南大学,聆听河大人的精彩故事。


202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3月10日,《人民日报》以《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为题,报道了各位代表委员对于创新与科技发展的探讨。其中,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表示,高校是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高校要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谋划布局,培育领军人物和优势特色学科;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在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生活服务等方面做好保障,让人才有归属感、成就感。


2022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3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中国式民主焕发勃勃生机》为题,报道了各位代表委员对人民与民主的探讨。其中,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代表表示,中国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让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2022年3月5日《光明日报》


3月5日,《光明日报》以《乡村振兴,昂首阔步在路上》为题,报道了多位代表委员为农村振兴发声,讨论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其中,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表示,要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河南大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依托生物学一流学科和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恢复重建农学院,积极实施涉农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农业方向专业人才,探索农学学科服务农业发展新路径;另一方面,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理论智库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治理实践平台,让学术扎根乡村,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提供河南智慧。


2022年1月6日《光明日报》


1月6日,《光明日报》以《知行合一,书写新时代青春华章》为题,报道了河南大学党史学习的方式以及如何在教育中践行铸魂育人时代使命。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在《党的生活》杂志发表《以党史学习教育“三结合”开创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一文,其中写道:回顾河大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办学历程,我们把育人育才、兴学强国的初心使命记得更牢,把爱国报国、奋斗奉献的旗帜举得更高。


通过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用好红色资源“传家宝”、在报国奉献中“开新局”等方式,河南大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高质量谱写学校担当铸魂育人时代使命的崭新篇章。


2021年11月6日新华社


2021年11月6日,新华社以《河南大学科研团队揭示光信号调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机制》为题,报道了河南大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学路教授“生物固氮和豆科生物学”研究团队发布的重大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明光信号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必须因子,揭示光信号如何调控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结瘤,进而共生固氮。


该研究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同时,这也是河南大学第一篇Science论文。


2021年10月8日《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8日,《光明日报》以《杨凝式〈韭花帖〉答谢人考略》为题,刊登了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战利的文章。宋战利在文中发表了对我国著名行书帖《韭花帖》的看法,以及对杨凝式的生平做出相应解读。


一次次关注、一篇篇报道,都代表着社会各界对河南大学的认可与赞赏。面向未来,河南大学也将不负所托,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作者:马梁 二审:韩玉兵 三审:刘肖 责任编辑:赵鑫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