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基础教育 > 正文
别样教学,同样精彩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云课堂”的探索与实施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08日21:16 来源: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自5月5日启动线上教学以来,按照“停课不停学,在家快乐学”的理念,在总结以往线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整体布局到细节落实,从多线巡查保障到学科备课研讨,从线上课堂平稳开展到深耕课堂提质增效,五育并举,创新实践,有计划、有质量、有温度地推动线上教学品质持续提升,为每一个学生精彩绽放积蓄力量,展现新时代教育担当。



  一、新视野:周密组织,精细管理


  为确保线上教学管理的精准、高效,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高瞻远瞩、整体部署、顶层设计,实现了线下线上教育教学无缝衔接。


  (一)建构“井字形”管理网络


  学校成立线上教学技术保障组、智慧教研组、督导反馈组、提质增效组四个工作小组,横向拓展,纵向交叉,形成“井”字形管理网络。每个工作组实施“一岗双责”工作制:既负责分包年级,又负责分包学科,确保线上教学的高质量。工作组长每天下午五点负责召开线上教学总结会,反馈当日线上教学成绩与问题,形成指导改进意见,向全校教师及时反馈。四个工作组织成一张管理工作网,各司其职且横纵统筹协调。


  (二)重组“线段式”管理机制


  为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减少管理层级,工作组建立“决策者--执行者”的点对点“线段式”快捷管理机制。将校长、副校长、中层的职权分解、优化,让其直接对接信息技术中心、年级长和学科教研组长,各自“承包”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每日下沉到教研组参与线上备课、教研,全天深入班级在线巡课,使各项工作的效率最优化、指导精准化。


  (三)提供“周角式”管理服务


  学校为教师提供360°全方位“周角式”管理服务。加强技术服务支持,发布《线上教学技术指南》,信息技术中心教师分包年级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筛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学在郑州”等优质课程资源,促使线上教学活动高效进行;灵活布置教学任务,制定多样化教学评价,从而减轻教师负担,促进线上教学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二、新视点:研训一体,精益求精


  为确保线上教学“提质增效”,采取“教研先行,研训


  一体”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线上教学专题培训”,为即将实施的线上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学校各学科教研组迅速吹响翻转式“云教研、齐备课”的集结号,随时进行“见缝插针式”云端教研,优选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方法、创新作业形式,确保“云端课堂”高品质、高质量。


  (一)课前调研,定位目标


  为精准定位学习目标,各学科教师在备课前通过钉钉群、微信群、小管家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课前调研,依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准确掌握学情,从而确立学习目标,并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提前备课。


  (二)提取要素,确定核心


  每节课线上教学时间只有20分钟,为做到教学有实效, 教师依据学情,结合最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在单元教学统领下,认真梳理单元知识点,选择核心教学内容,直击核心教学点,有针对性、有质量地完成备课任务,进行简约而有深度的教学。


  (三)个性梳理,共享智慧


  在个人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利用钉钉、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深度交流备课情况,依次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准备、课后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交流阐述,并对教学方案进行二次个性梳理,凝聚集体智慧,让线上教学的“提质增效”落地有声。



  三、新视界:以生为本,绽放活力


  学校持续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坚守“双减”底线,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既注重指导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更注重加强学生的品格修养、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和劳动技能培养,实施体现以生为本的线上教学。


  (一)三线并行,智能优化


  1.主播备播,双岗配合


  学校制定“主播+备播”双岗机制,即一名主播教师负责直播,两名备播教师随时做好准备。如出现网络卡顿、掉线等情况,备播教师直接开启直播,接替线上教学任务。


  2.学习小组,轮流监督


  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反馈组内同学一天的考勤、学习、作业及体育锻炼等完成情况。树立榜样,培养独立自主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3.双向出镜,情牵一线


  采取“双向出镜”原则,营造线上如线下的学习氛围。教师打开直播出镜功能,或组织学生积极连麦、发起直播为同学们讲一道题、读一篇文章或分享一个小故事。师生之间每天在云端“面对面”交流,增加互动频率,增强亲切感。


  (二)多彩课程,五育并举


  1.德育为先,昂扬向上


  学校秉承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升旗仪式。通过重温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航着陆时的 “北京明白”,引导学生们明白,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着自己的职责和担当,要用自己的行动传达对祖国的热爱。通过设计“学习是本职、居家做表率、未来看我的”三个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居家期间,做好个人防护,认真上好网课,加强体育锻炼,帮助父母劳动,积极乐观面对困难。升旗仪式上的系列德育活动,形式多样,浓厚氛围,致力于学生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


  2.智育保障,提质增效


  通过对学科实际、内容时长、视力健康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学校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科学设置课程内容。除了大语文、趣数学、妙英语、奇科学等课程外,还增设晨诵、答疑、运动、阅读、时政等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居家学习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鼓励作业定制,提倡布置趣味性、实践性等作业,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3.强健体魄,健康成长


  学校安排每天上午20分钟、下午40分钟的体育运动时间。带领学生坚持做眼保健操,缓解用眼疲劳;为学生拍摄运动演示教学视频;借助“天天跳绳”App等信息化平台,及时反馈锻炼效果;通过运动社团 “畊宏男孩”“畊宏女孩”的运动展示,着力于让学生更科学、有效、快乐地进行居家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


  4. 以美育心,美美与共


  艺术熏陶是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契机。线上学习期间,学校组织葫芦丝、合唱社团的同学们用优美的乐曲启迪思想、传递美好;书法社团的学生用精美的书画迎接阳光、展现热情;舞蹈社团的学还是能用灵动的舞姿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文学社团的同学们在一首首饱含深情、意蕴丰富的诗歌朗诵中,发现礼仪美、生活美、传统美。


  5.快乐劳动,自立自强


  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结合五一劳动周,设计系统性、梯次性、层级性劳动项目清单。围绕“快乐小能手”“乐帮小主人”“创意小当家”三个主题,自主选择劳动项目进行实践体验。如“一道菜的奇遇”项目式活动,在做家务、做美食、垃圾分类等跨学科学习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不仅丰富了防疫期间的居家生活,也更加突显了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


  (三)科学评价,聚焦质量


  1.大数据评价,分析学习状态


  挖掘钉钉各功能,通过对比分析线上教学的数据,如学生是否观看直播、观看时长;是否上交作业、作业完成时间等;发现数据背后的亮点和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确保学生学习“不断线”、教师教学“守时间”、教学质量“有保障”。


  2.多元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运用多元形式评价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课堂上采用口头评价、连麦方式及时进行表扬;课后根据家校本上的作业提交情况和小红花奖励情况,对作业累计积分,并进行积分奖励兑换;定期开展“线上+”评价展示交流活动,如线上作业展、线上诵读比赛、线上阅读展示、线上故事会等,多维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分层评价,尊重个体差异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生活背景、家庭情况、网络状况、掌握程度不同,针对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要求等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如进行延时评价、分层评价、二次评价。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准备时间、评价机会,注重在情感态度方面多进行鼓励。


  四、新视角:传递关爱,增进互动


  线上教学直播的同时,也是学校展现美育教育的一扇窗口,学校创设满满的课堂仪式感和氛围感,促使师生虽隔屏相望,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学习的动力。


  (一)亲切笑容,提升教育幸福


  微笑不仅仅是最美的语言,还是一种“热情、热爱”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学校注重教师仪态美,提倡教师上课时淡妆出镜、微笑授课,营造课堂仪式感。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增加课堂互动,唤醒积极情绪。达到教学相长,提升教育幸福。


  (二)师生同屏,提供审美意趣


  线上学习期间,教师和学生存在空间的距离,只能借助云课堂的“屏幕”联系彼此。学校要求教师在线上教学期间,


  用屏幕给学生呈现美的范例。如精心整理后整齐、美观、有序的电脑桌面;用心设计后内容生动、色彩丰富的授课课件等,不仅是是激励、向上、奋进的励志语言,更是透过屏幕让学生在细节处接近美、欣赏美,


  (三)优美铃声,提高艺术素养


  线上学习期间,学校为学生设计了专属“雅美”音乐铃声,学生在清脆悦耳的铃声中开始美好生活,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开启线上学习。将美育元素融入到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幸福快乐地参与到线上学习活动中,真正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



  五、新视线:心心相印,温柔守护


  高度关注全体师生乃至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是一所学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守护生命、释放善意的温柔之举。在线教学期间,学校通过“撑一把伞”“架一座桥”“陪一段路”,努力做到“对每颗心温柔以待”。


  (一)用制度撑一把伞


  学校制定并动态完善《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学生-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四级联动心理防护工作机制。通过心理热线、电子邮箱、校园留言板等平台,及时回应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组织校领导、心理健康教师、外聘专家和校园医生成立“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率领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线上同心互助小组”,对重点人群,如“独居教师”“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并依托学校“连心桥”心理工作室建立由专人保存的师生心理健康档案。


  (二)用专业架一座桥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绿芽”课程体系,通过“心连心云课堂”,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师生进行积极心态的重建、情绪的疏导及正向心理的调适。学校李虹老师执教心理健康课《做时间的主人》,为学生推荐“番茄时间管理法”,备受学生及家长喜欢;学校公众平台连续发布14期《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温暖家书》,菜单式奉献亲子沟通的方法;每天定时推送“同心”早课堂、“同行”晚课堂,现已发布音频课程50期,视频课程19期,助力七千余名学生家长为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三)用快乐走一段路


  线上教学期间,教师面临着各种挑战,为及时帮助他们纾解压力,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心理健康“陪跑员”,“陪跑员”由班子成员担任,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会“点对点”倾诉给“陪跑员”,而“陪跑员”也会提供朋友间的倾听和帮助。针对“陪跑员”发现的线上教学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学校还积极开展蓬勃向上的线上活动来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如“博雅书院”线上读书社、“钟书堂”线上书法社、“文绿好声音”“线上诗会”等,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滋养,心情得到放松,即便居家学习,也能体验灵魂丰盛、友人陪伴的快乐。


  线上教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网络的优势,坚持减负增效、五育并举,将心理疏导与知识传输相结合,将线下锻炼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切实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及可操作性,为爱蓄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高标准完成线上教学工作,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初心!


作者:牛保华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