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飘香。经过春的播种,夏的培育,郑州市金水区文源小学“小水滴趣味农场”的花生在这个丰收的季节成熟了。可爱的孩子们在劳动导师张红彦和李冉的带领下,走进田地里来收花生。不少成长在城市中的孩子们都是头一次体验拔花生,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好奇与兴奋。
两位劳动导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如何拔花生,并亲自为同学们做示范。在导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也开始亲自体验,只见他们手握花生秧,轻轻的把花生拔出地面,抖去上面带出来的泥土,看到自己亲自拔出来的花生,心里乐开了花。同学们把拔出来的花生一颗一颗的摘下来,放在袋子里,他们一边摘花生一边比较谁摘的花生最大,在劳动中,孩子们体验着丰收的乐趣与劳动的艰辛。
“通过拔花生这样的劳动课程,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也知道了不能浪费粮食,要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是我们都体会到了丰收的乐趣,花生是埋在土地里的,默默无闻。”王骁梵同学说。
“我通过学校种花生的劳动课程,知道了花生是怎么种的,以及是如何生长的,知道了花生的生长过程,我们吃花生很简单,但是花生从种子到丰收,过程很漫长,在花生的生长过程中要给它们拔草,浇水,真是太不容易了。”申泽豪同学说。
同学们不仅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分享给校长和老师们,还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把劳动果实作为奖品,发给一年给的小帮厨,让劳动精神得以传承。与此同时,孩子们还把劳动果实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做出了一道道美味的佳肴。花生仁制作成了可口的美食,花生壳也不能浪费,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利用花生壳制作了精美的手工艺品。
这次的收花生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一株株花生破土而出,除了让他们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也让他们掌握了必备的劳动技能,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
劳动不应该只存在于课本当中,更应该深入到生活里去。金水区文源小学依托“小水滴趣味农场”,扎实地进行劳动课程,真正做到了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劳动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
今后,学校将继续利用“小水滴趣味农场”,更新完善劳动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教育,让劳动之花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绽放,让劳动之果缀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