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教师教育 > 正文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

——专访息县一高校长王培德教师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2日16:25 来源:河南教师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时代呼唤教育家,也呼唤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河南教育》(教师教育)记者日前就“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专访息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息县一高”)王培德校长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当代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春蚕”“蜡烛”“人类灵魂工程师”等已无法诠释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王校长您如何理解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


王培德:教育家精神是一种独特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特质,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价值和使命,即以追求教育真理、培育人才、改善社会为己任,是一种对教育的热爱、执着和奉献。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精神。教育家精神强调为社会发展、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将教育视为一项崇高的社会使命。二是创新精神。教育家精神注重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三是人文精神。教育家精神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世界,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四是批判精神。教育家精神具有批判意识,能够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批判,推动教育的不断进步。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家精神如何具体地塑造学生的个人特质,让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呢?


王培德:教育家精神如何具体地塑造学生的个人特质和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教育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不被传统思维束缚,自主思考、自主决策,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是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家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需求,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是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教育家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情感表达、情感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四是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教育家精神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精神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时间、资源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培育教育家精神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校长在校任职年限的长短、校长对前任校长观念的传承与发展、校长对培育教育家精神的认识等,无不影响着教育家精神培育工作。对于校本下的新时代教师精神培育实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培德:培育教育家精神和校本下的新时代教师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确立清晰的目标和愿景。校长应该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以激发教职员工的热情和动力。这个目标和愿景是与学校的使命和价值观相一致的,能够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追求。


二是鼓励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团队合作和持续学习是培育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因素。校长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建立良好的领导关系。校长应该与教师建立良好的领导关系,尊重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校长应该积极倾听教师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与他们共同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


四是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为了培育教育家精神,校长需要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包括资金、人力和物资等,以支持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五是鼓励实践和创新。校长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验机会,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同时,校长也应该积极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创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不同的学校根据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历史传承,对教育家精神有各自的理解和实践方式。这种多样性不仅使得教育家精神更加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成果的差异性。关于教育家精神,息县一高做出了什么实践?


王培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普及基础上的内涵发展”,即推进普通高中的多元办学、多样培养与特色发展。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建设书香校园。同时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2021年1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提出要坚持以评促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凝聚力,建设书香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走“文化强校”之路,先后提炼出“三颗珍珠”教师发展理念、“三颗珍珠”学生成长思想,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实施“三颗珍珠”理念与蒲公英系列活动,如蒲公英主题活动、蒲公英论坛、蒲公英读书沙龙、蒲公英班主任技能大赛、蒲公英教学技能大赛、艺术节等,我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自我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教师的文化素养显著提升。



并且,在河南教育家书院各位专家理念和思想引领下,在“双名计划”华南师范大学名师培育基地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校教师围绕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展开了热烈讨论,全体青年骨干教师踊跃参加了此次活动。青年教师张铭、李醒醒、孙艳老师合力撰写的文章《教育强国时代的教育家精神:何谓与何为》发表在2023年第9期《中国教师》期刊,教师赵明和孙艳撰写的教育家精神论文发表在2024年第1期《河南教育(教师教育)》期刊,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总之,培育教育家精神和校本下的新时代教师精神不仅需要校长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和参与,来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教学发展共同体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有其内在规定性,是教师成长的一块文化栖息地。无数实践案例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需要激发的,人的“深度自然”——生命力需要唤醒;有志有为的青年教师喜欢挑战,期盼机遇。可以说,召唤力、挑战性、开发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要因素,是教学发展共同体的魅力所在。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感谢王校长对教育家精神的分享和解读!此次分享不仅让我们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教育者能够像王培德校长一样,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时代“大先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编辑部 二审:韩玉兵 三审:鲁娜娜 责任编辑:侯心雨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