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教师教育 > 正文

用爱呵护,静待“花开”

——记“折翼天使”守护者李冰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15:33 来源:河南教师教育

有一个姑娘,数十年如一日将青春奉献给特殊教育,爱生如子;有一个姑娘,“信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热心”呵护特殊孩子的心灵,托起“折翼天使”的美丽梦想……出生于南阳市唐河县的李冰于2014年入职镇平县特殊教育学校获得河南省国家通用手语大赛一等奖,南阳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市万名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一等奖,镇平县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所教班级被评为南阳市文明班级。


不忘初心,用信心扎根异乡特殊教育


“我感觉手语很漂亮,就像舞蹈一样。”因为小时候邻居家一个听障的小伙伴曾教她手语,李冰从小就喜欢上了这一特殊语言。2009年,参加完高考的李冰毅然报考了中州大学手语专业,与“特殊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她认真学习手语翻译专业知识,“一对一”帮扶听障大学生,陪伴听障大学生到医院、银行、超市等场所,在协助解决他们生活困难的同时,自己的手语水平也有了提高。李冰还积极担任活动手语主持人,参与残疾人活动指挥,锻炼手语技能,丰富实践经验。

 


 “手语要从娃娃抓起。”李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22岁的李冰从中州大学毕业,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镇平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该校第一个手语“科班”教师。考虑到她离家远,学校领导给她安排了宿舍,同事送来各种生活用品,孩子们也对这个大姐姐格外亲近。面对领导的重托和同事无微不至的帮助,望着孩子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李冰暗下决心要用手语点燃孩子们的生活热情,让特殊的生命焕发光彩。


2015年,唐河县发布人才引进公告,李冰符合直接考核调回条件。当她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时,她的学生围上来,纷纷打着手语:“李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去车站接你。”李老师,听说你不回来了,是不是真的?”晗晗哭着“说”:李老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惹你生气了,你不要我们了?”李冰再也忍不住了,抱着这群可爱的孩子,眼泪止不住地掉。她转身把行李放回宿舍,打消了返乡的念头。随后,李冰又放弃了几次调回唐河老家的机会,在此成家立业,把对特殊学生的爱深深播撒在镇平这个第二故乡。


持之以恒,用责任心点亮特教孩子的未来


作为学校唯一的手语老师,李冰上班伊始就担任听障孩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2017年,李冰接手一个有14名听障学生的班级,这是建校以来最大班额的听障班。她把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都牢牢记在心里。


李冰像一名魔法师,把手语化作看得见的音符,让听障学生学会看书识字,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在教学过程中,她探索出“课前三分钟手语练习”“作文专项训练周”等一系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一些富有情节性的童话、寓言和故事编排成课本剧,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演一演”;把生活作为课堂,带领孩子走出教室,到县体育场、科技馆、赵河公园等地进行说写训练。



由于听障孩子减少,近几年学校没有开设新的听障班。2023年秋期,8岁的听障孩子田某鑫入校,她不得不尝试复式教学,按照一年级课标要求对他进行一对一教学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短短半年时间,小田同学在李老师和大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已经适应集体生活,一双小手也学会打手语了。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李冰自费订阅《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期刊,购买通用手语及语文学科手语类书籍,到苏州、郑州等地接受特殊教育相关培训,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9年,《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出版,与原手语区别较大。为了熟练运用新手语,李老师逼迫自己掌握了新版8214个词汇。读名著时,她指尖翻飞试着翻译;学习时政新闻时,她的手也没有停下来,而是把时政名词一个不落地翻译出来,嘴里还振振有词。同事、老公、女儿都笑她学得走火入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5月,李参加南阳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20216月,李参加河南省国家通用手语大赛,在百余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再次斩获一等奖。


循循善诱,用爱心呵护“星星的孩子”


特殊孩子是特别需要爱的孩子,特殊教育就是特别奉献爱的教育。李冰告诉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陪伴他们。


班级管理中,李冰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极大的耐心和包容陪伴孩子成长。她将班级事务精细化,设置了十几个岗位,如开关灯、关窗户、擦讲桌、管理图书、整理书柜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她还非常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开辟“学习园地”“学生风采”,自费购置传统节日、励志教育等挂饰,设立图书角、“手工比拼”台,开展作业展评,规范了学生“一日常规”,让“特殊”的学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


目前,李冰任教的班级是学校最规范的班级,文化布置有条理,物品陈列有序,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并多次被评为市县文明班级、优秀班集体。


这一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平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校园环境,懂得老师的指令,李冰带着全班孩子去认识食堂、宿舍、操场、教室,不厌其烦地讲解,一遍遍打手语发指令引导孩子进入相应的场所。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与磨合,才让14个孩子安静地坐下来听讲。


学生因为离家较远基本都需要住校。当正常孩子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这些平均只有八九岁的残障孩子就要学会自己吃饭、叠被、洗漱,适应一个人睡觉的生活。2017年秋期开学,李冰值夜班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躲在被窝里哭,问过才知道原来是第一次离家想妈妈了,于是李冰抱着她,哄到十点多才睡去。10年来,无数个夜晚,李冰每次夜里值班,都要起来几次,给蹬掉被子的学生盖好被子。 



聋哑小姑娘晗晗,父母为她治病去了很多地方,但依然没有多大起色,后来慕名将孩子送到李冰任教的班级。李冰晗晗当成自己的闺女,每天坚持用手语发指令辅导发声。一次,晗晗的父母来接她回家时,晗晗喊着含糊不清的“爸爸、妈妈”跑向他们第一次听到孩子的声音,几度想放弃的父母激动得落下了眼泪。


贫困户女生小英从小失听,父母离异,跟着大伯生活,胆小内向。2022年秋期一个晚上,小英发高烧,家长在外地打工不能赶来。李冰连夜带她看病,督促她按时服药,为她理发洗澡买衣服,并垫付生活费。经过一周多的悉心照料,小英的病情有所好转。


田俊因家庭变故,几度产生辍学念头。李冰三番五次家访,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激起生活信心。2021年秋,田俊顺利考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拿到通知书的时候,他父亲泪流满面地说:“李老师,俺做梦也不敢想孩子能考上大学,你是俺家的大恩人呀!”


李冰的女儿曾酸酸地说:“我的妈妈也是他们班所有学生的妈妈!”这无疑是一句赞美。李冰想用这样的实际行动去感动那些曾经想放弃残障孩子的父母,想让更多的残障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美好。


润物无声,用耐心打开特殊儿童心扉


为了让每个特殊儿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李冰踏遍22个乡镇,为重度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他们大多身患重疾,吃饭、穿衣甚至大小便都需要家长的照顾。


送教的过程是辛苦的,需要冬天冒着严寒,夏天冒着酷暑,克服乡村道路弯曲泥泞、家长不理解、学生教学难度大等难题。有时半天时间只能送教一名学生。如果已过了饭点,尽管腹中饥肠辘辘,李冰还是坚持按计划跑完一家又一家。每到一户,她都尽力为孩子送上自费购买的学习用品、零食等,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还主动捐款捐物。


送教学生残障类型不一,家庭情况各异,各方面能力都较差。李冰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家庭生活实际,为他们制订可行性较高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孩子们的协调能力、自理能力、对生活的认知及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送教路上,李冰逐渐摸索出了“送知识技能、送心理辅导、送生活物资、送助学资金、送政策扶持”等“五送上门”的送教模式。每次送教,家长就像见了久违的亲人一样,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愿松开。


当李冰第一次敲开听障孩子小伟家门的时候,孩子冷漠和颓废的眼神让她心头一紧。当家长偷偷告诉她孩子有轻生念头的时候,一种使命感在李冰心头油然而生:我必须挽救这个孩子。真诚专业的沟通、不厌其烦的开导、循序渐进的教学让小伟有了可喜的进步。每到送教日,小伟都跑到路口迎接李冰的到来,每次结束都反复问她“下次还来吗”。


无私奉献,用热心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冰还是一名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教学之余,李冰编写《日常生活交流手语》《教职工值班手语学习手册》,利用教研会、专题会等对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手语培训,提高沟通效率。李冰还牺牲周末、节假日时间多次参与特殊教育志愿者服务公益培训,面向志愿者、家长等群体开展社区融合教育主题培训与指导,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特殊教育发展。


李冰发挥手语特长,积极参与社区、银行、车站、高速收费等窗口单位的手语培训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服务好残疾人。李冰还经常发挥手语翻译优势,深入县法院、县检察院、看守所及雪枫、张林等乡镇派出所,为警方破案、法院审理、司法调解当好手语翻译员,为聋人提供翻译和法律援助,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让李冰印象深刻的是在镇平县法院参与聋哑夫妻离婚调解的案子。小丽与小军都是聋哑人,婚初双方夫妻感情尚好,育有一个女儿。之后,小丽与小军常因生活琐事争吵不断,小丽于2015年从家中搬出分居,2019年6月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小军始终表示不同意离婚,并愿意改正婚姻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小丽能够放弃离婚的念头。调解时,李冰用熟练的手语分别同两人“谈话”,了解到两人对婚姻的真实想法,解开两人之间的误会与矛盾。最终,小丽表示愿意给小军一次机会,在场的人都对小两口表示祝福,也为李冰专业的倾情翻译表示感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位来自唐河县的姑娘,愿意一直坚守在镇平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做好这些孩子的守护人、引路人,用爱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杨小岩 二审:韩玉兵 三审:鲁娜娜 责任编辑:侯心雨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