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现场观摩了思政课教学,明确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并要求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命题?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与其他课程一样属于教育教学,其本质是讲伟大真理、历史常理、中国治理和人生哲理,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促进学生成长。
一、思政课教师要掌握并讲透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大道理”,是指引发展方向的伟大真理。思政课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伟大真理,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真理,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伟大真理。思政课教师要把这些伟大真理讲好,必须首先做到理解真理,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真理,用严密的逻辑传达真理的声音。其次,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科技日新月异,VR、AI都使教学更加便捷,也更加丰富,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也随着这一变化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广阔前景,思政课教师要能顺应这一时代大势,快速接受、娴熟运用新的信息化手段,借助各类丰富资源使思政课活起来,吸引当代大学生这些网络多媒体的原著民,让他们爱上思政课,参与思政课,从而在思政课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从思政课中领悟更多的真理,从而相信真理,推进真理的发展。
二、思政课教师要明白并讲透人类发展的历史常理
“讲透就是透彻、彻底,把道理展现得晶莹剔透,没有死角,没有晦暗,没有‘夹生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讲好思政课一定要有宏大的历史视野,教会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记录着一个民族兴衰更替,记录下人类文明的璀璨时光。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无论好坏、正确还是错误,它都可以给予客观的真实地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展望未来,一定还要回首历史,从历史中探寻规律性,从而使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更加稳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纷呈,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吸纳智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在总结吸纳前人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要悟透这一历史常理,才能在思政课堂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无论是“近代史纲要”课程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思想概论”等课程,都离不开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些理论的历史作用,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思政课中讲历史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为讲人物而讲人物,为讲事件而讲事件,而是要从这些历史、故事、人物、事件中讲出“政治味”和“理论味”。思政课讲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要讲出来这些文化中包含历史道理。这个“理”是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不竭力量。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明白历史兴衰更替的规律,明白历史兴衰更替的原因,并能讲出历史演变的规律性,讲出这些规律性的道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党正在进行的“四个伟大”,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意义,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这是中国社会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大学生必须明白的最大政治任务,是思政课本质决定的我们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思政课教师要理解并讲透新时代的中国治理
以己昏昏难易使人昭昭,自己理解才能说服别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首先理解中国之治的艰难之点、伟大智慧,当前的世界风云诡谲、瞬息变幻,不论是俄乌局势还是巴以冲突,中美关系的紧张,世界局势的动荡,都深刻影响着中国之治,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风险和挑战,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崛起的围追堵截日盛一日。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十四亿多人民奔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独善其身何其困难。相比整个世界局势,中国之治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一背景下,思政课要以当代中国治理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实践为基础,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讲清讲透中国共产党在治理体系和中国治理能力方面的成就,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当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的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和短板,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精神风范,从而形成对中国共产党更大范围更高程度更深层次的认同,坚定大学生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和信心。比如在每学期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火热生活息息相关,思政课教师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要对《时事报告》进行深入的研读,每天阅读或者收听收看央视新闻,对当前国内外正在发生的变化、变革达到深刻的思考、认识,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达到深刻的理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再比如,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正在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嫦娥飞天”的梦想已经实现,科技强国正走向世界,这些都是我们引领大学生看世界、看中国发展的生动的思政课素材,思政课教师要敏感、敏锐地捕捉信息,把火热的生活引到思政课堂中,才能受到学生欢迎。
四、思政课教师要领悟并讲透人生哲理
思政课教师要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个“系好扣子”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在关键时刻能够从祖国利益民族利益出发,做出正确的抉择。更为重要的是,思政课教师要为学生解疑释惑,要敢于面对学生思想的困惑,思政课教师要充分结合社会生活的丰富鲜活案例,引导和激励学生立高远志,把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之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比如,身边的平凡人物的善举,普通民众的壮举,都可以进课堂。要贴近社会实际讲,要讲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回应社会关切,回应学生困惑,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扎根黑虎庙小学23年。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我愿意做一轮明月,守望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他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有他在,村里没有一个孩子失学。2018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要多选择学生身边的、学生看得见的案例,使学生感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也能做,我也能做到”,使思政课更加接地气,有烟火气。比如南阳医专临床医学系2017级学生范浩源入伍后坚守在极限禁区海拔5592米祖国最高驻兵点的西藏某边防团哨所,他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为祖国站岗放哨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总之,思政课教师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学“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担负起讲好道理的职业使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用一个个的小道理引申出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祖国发展总趋势的大理,用一个个具体案例讲出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哲理,用浅显的语言讲出深刻的道理,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并化为学生守正前行的动力。
基金项目:以“三全”理念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实践研究(编号:宛医专校【2021】54号);作者简介:冯晓青(1965—),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