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市县动态 > 正文

淅川:多策并举,助力实验教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3日10:41 来源:淅川县教体局

近年来,淅川县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深化实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注重课程综合,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育创新型人才,不断开辟新时代实验教学的新赛道。


打出“组合拳”,为实验教学提供专业支持


建章立制,构建全县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淅川县先后出台了《淅川县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淅川县关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的工作方案》《淅川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淅川县中小学实验教学相关管理规定》《淅川县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体系。


打出“组合拳”,提升实验课教师业务素质。淅川县通过五大行动,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一是采用“示范引领+研讨观摩+培训交流”的模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培训,促进实验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建立优秀课例、示范课件资源库,为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三是组织全县实验学科教师深入研读相关纲领文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并印发相关实验学科的课程标准;四是组织实验教师以乡镇或县直学校为单位,在课程教材改革、课程整合、教学教法、课堂改革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广大教师学得准、能领会、可落实,着力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五是聘请有关专家做相关辅导报告,不断提升实验教师专业素养。


练就“绣花功”,探索具有淅川地域特色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淅川县从实验课堂模式探索和教研模式创新两方面下功夫,探寻实施路径与策略,加强综合课程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以上好一堂高效生动有趣的实验课为目标,深入开展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淅川县探索出了“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五环十步”教学法。其中,“五环”是“导、学、练、展、评”,“十步”指创设情境、问题生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思联动、变式训练、分享展示、质疑解难、建构总结和堂清检测。


谈到“目标导学”实验教学的感悟,淅川县第一初级中学物理教师孙小琳这样总结:“‘目标导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让我成为了课堂导学的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出道理,真正经历从‘无理’‘雾里’‘悟理’,直至‘物理’的学习阶段,进而真切地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真正有深度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去感悟科学,全程经历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的科学体验。”


在教研活动方面,淅川县实行“一课一研,一课多磨”的教研模式,专门安排研讨时间,每课必研、全员参与。研课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课前研,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学情、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及课件制作;二是课中研,观摩研讨课,思考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三是课后研,根据授课情况分析、交流、探讨学生的反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研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改进,当堂解决疑难问题,真正达到“减负”效果。


磨课分为三个流程,一是自研自磨,初步研制“达标课”,教师在钻研教材和研课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备课,写好说课稿,听取评课教师“达标课”意见,做好教学设计;二是导研导磨, 研磨形成 “优质课”,教师以微课形式进行讲课(第一次公开课),备课组其他成员参与议课,听取导评建议,优化教学设计;三是精研精磨,努力打造“精品课”。在导研导磨的基础上,根据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教师讲优质课(第二次公开课),课后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参与议课、接受导评、整合优课,再对课堂流程进行智慧性的重构,形成“精品课”。 “一课一研,一课多磨”活动,让教师受益匪浅,拓展了钻研教材、研读新版课标的新思路,改变了以往对教材深度、梯度、广度研究不透的现象。 


画好“同心圆”,让实验教学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


淅川县坚持开展有观察、有体验、有探索的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索求知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孩子心中种下“创新”的种子,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关注分数向关注能力素养转变,通过“创、建、评、融”活动把“讲堂”变“学堂”,把“教室” 变“学室”,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


“创”是举办学生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评选活动。淅川县每年举办一届中小学幼儿园优秀自制教(玩)具暨学生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展评活动,参赛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展评活动不仅是一次师生技术和创意的比拼,也是一场思维和交流的盛宴,更是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些活动拉近了物理等学科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


“建”是组建多样化学生社团。淅川县各学校因地制宜,建立“小科技社团”“趣味物理社团”“实验社团”“编程社团”“泥塑社团”“根雕社团”等学生社团。各学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阵地,持续丰富课后服务项目、拓展延时服务时间、提升服务质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站稳学校教育主阵地。


“评”是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淅川县每年举办一次县级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提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


“融”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淅川县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小学实验教学跨学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观摩,让各学校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不断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拓展课堂教学边界,加强学科间多维度的融合发展,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实验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淅川县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改变了实验课程教研模式,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淅川县教体局先后获得“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优秀组织单位”“全市优秀自制教具、科技创新小制作小发明优秀组织单位”“全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全市普通高考质量先进县(区)”等荣誉。同时,淅川县实验教学工作持续受到《教育时报》、《南阳日报》、“河南教师”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宏网、搜狐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


实验教学任重道远,立德树人使命在肩。在今后的工作中,淅川县将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善于创新,勇毅前行,引导学生涵育科学精神,增强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编织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来源: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 通讯员 姚成儒)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 责任编辑:姚梦迪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