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7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河南许昌禹州“千年神垕,只为‘钧’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神垕古镇,探究神垕古镇中的钧瓷以及神垕古镇近些年来的发展成就,对传统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通过网络传播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神垕古镇的历史发展,弘扬当地传统文化和特色,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主动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意识。
神垕古镇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中原大地的腹地,隐匿着一座古朴而神秘的古镇一一神垕古镇。这里,是钧瓷的故乡,千年的窑火不仅铸就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瓷器精品,更在新时代的文化振兴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近期,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河南许昌禹州“千年神垕,只为‘钧’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神垕古镇,通过走访钧瓷博物馆、调研古镇钧瓷产业、采访店主及路人,深刻感受到了钧瓷产业对文化传承和文旅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踏入神垕古镇,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青石板路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团队成员与店主和当地人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有幸得知近年来,在政府的投资帮助下,神垕古镇依托自身人文、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促进了古镇的保护性开发,提升了其知名度。
图为团队成员在神垕书院前合影
图为神垕古镇入口照片
钧瓷传承面临困境,亟需解决。穿梭于古镇的街巷间,每一家钧瓷店铺都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轻轻翻开,便见“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迹跃然眼前。通过多家店铺的采访与交流,团队成员不仅领略了钧瓷技艺的博大精深,更深刻体会到不同烧制技法间微妙的差异与独特韵味。此次前往团队成员还有幸采访到了钧窑非遗技艺传承人崔向前师傅。他说如今钧瓷生产无论造型设计、烧造工艺、各种釉色和艺术风格都日趋完美,但就人才培养方面,仍然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受到很大局限。团队成员听到都为其感到担忧,和师傅交流究竟如何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崔师傅告诉我们,解决办法就是要提高钧瓷的知名度,在更多的高校内开设与钧瓷相关的专业,让更多人看到钧瓷、了解钧瓷、爱上钧瓷,以此促进其传承发展。接着成员们安排了陶艺体验环节,在崔向前师傅的指导下,从揉泥、拉坯到上釉、烧制,亲手尝试制作钧瓷,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通过亲身体验,更能深刻感受到了钧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的独特魅力。成员们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上传到社交软件,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钧瓷这一非遗传统技艺。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成员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图为团队成员在通过海报了解钧窑
图为团队成员在非遗传承人崔向前师傅指导下制作钧窑
钧瓷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神垕窑火绵延千年而不熄,因为这里有世世代代的“守艺人”,守护着千年的钧瓷文化。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钧瓷历经千年沧桑,始于唐盛于宋,进入20世纪50年代,钧瓷才获得新生,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文化保护和复兴的努力下,不少工艺人员在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仅秉承着古代工艺的精神和技艺,还结合了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使得钧瓷在当代依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大力扶持,钧瓷市场逐渐扩大,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购买,还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团队成员深入禹州的街头巷尾,对非遗传承者、外来旅客、当地居民三不同的群体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通过发放问卷等形式,对钧瓷的传播现状、创新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等三个问题进行了解与剖析,旨在探索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钧瓷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创新其传播方式,让钧瓷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成为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向当地人了解钧窑
图为团队成员在浏览古建筑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洛阳理工学院的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了钧瓷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更让他们意识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要实现钧瓷传承的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刻不容缓。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把此次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利用所学知识为古镇和钧瓷的创新传播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力量。他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神垕将以更加璀璨的姿态,屹立于世,让钧瓷之美,古镇之魂,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