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育宣传网

首页 > 高等教育 > 正文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群智聚力 谱写课程思政智慧育人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18:26 来源: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作为职业类院校的专业教师,怎样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综合职业素养,是每一所职业院校所应思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一重要指示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秉持“群智聚力,智慧育人”的理念,聚焦课程思政智慧育人体系构建,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思政目标定位不准、教学资源短缺、评价方式落后、智慧手段应用不足等主要问题,依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集“群智”,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人机协同共“聚力”,探索课程思政智慧育人模式,形成了课程思政智慧育人的新职经验。


一、三步走,共绘三链融合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第一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教师群策群力,依托AI技术辅助,对各类指导性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剖析,并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学情,构建了一套符合当代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要求的公共思政知识图谱,为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确保思政教育有根可循。第二步,各专业广泛开展“专业访百企”活动,深入企业一线,提炼职业素养要求,同时整合专业资源,借助AI技术,精准提炼出各专业的核心技能,绘制专业技能知识图谱,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技能培养目标和路径。第三步,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知识-思政”二元协同网络。通过AI技术的辅助关联,实现了从专业到课堂、从理论到实践的逐级细化思政融入,AI辅助智能匹配思政元素,教师团队在此基础上校正修改,形成“专业-课程-课堂”三阶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构建知识链、技能链、思政链的三链融合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全方位渗透与精准施教,提升教学实效。


二、示范引领,共建特色鲜明职教课程思政资源库


以学校现有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获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秀思政资源为示范,制定资源建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常规资源,按照学科、课程、知识点等维度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引导教师制作蕴含工匠精神、优秀企业文化、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新资源。资源建设中注重融合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资源,将地方与校本名师名匠、技能获奖学生、优秀毕业生人物、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典型实践案例纳入其中,以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牧野匠心”思政校本资源库。建立资源库运维管理机制,对资源进行审核,定期更新补充,建立清晰的目录结构,方便师生查找和调用,同时开发资源库AI检索匹配功能,辅助知识点一键识别资源推荐。以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为引领,组织教师团队自主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拓展资源库功能,总结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提炼、资源挖掘、教学实施的经验与方法,进行分享交流、集体备课,以点带面,促进资源库在全校范围共建共用。


三、平台互联,共塑职教“三层四阶五维”课程思政评价模式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思政智慧育人平台,打通多平台数据互联,突破评价参与者、场域、时段的界限,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为指导,形成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从人才需求、供给、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以职业标准、人才培养目标为参考,构建“三层四阶五维”评价体系。将“企、校、生、家”纳入评价主体,设置专业思政指标9项,课程思政指标20项,观测点43个,全程无感记录,并保护数据安全,配合柔性评价,使思政评价有温度。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个体差异,关注思政育人成效,实时画像,定期对比增量变化,设置奖励机制,促进教学相长,一键连接“思政助教”和“i学伴”,智慧推送“优计划”与“适资源”,促进“一生一案”的教学实施。


学校先后在第九届、第十届连续两届作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的特邀嘉宾,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分享,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和同行院校的广泛关注与合作邀约。学校利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平台、课程思政资源库平台,共享思政研究成果与优质素材资源,累计下载5000余人次。通过优慕课、中国大学慕课、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分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50余门,通过抖音、快手、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视频、课程、文字等1万余条,线上浏览20万人次。为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参考,谱写了课程思政智慧育人的新篇章。


二审:时高玺 三审:张舸 责任编辑:李玉琪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

Baidu
map